2000 - 2008
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是北京大學面向21世紀提出的宏偉規劃,是世紀之初指導北京大學各項建設的綱領。在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經費的支持下,北大以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堅持“追求真理、追求卓越、培養人才、繁榮學術、服務人民、造福社會”“的理念,以學科發展為重點,以隊伍建設為核心,以體制與機制創新為動力,全面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進一步提高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學校管理的水平,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充分發揮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發展文化科學技術、解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作用。
教學改革力度繼續加強。于2001年啟動“元培”本科教學改革計劃;完成了由300多門全校通選課構成的新的課程體系建設;根據“以研究生教育為主導,本科教育為基礎,構建研究型大學發展框架”的基本思路,穩步擴大研究生教育規模,同時,本著“確保質量,追求卓越”的理念,在招生、培養、學位授予、獎助等重要環節不斷改革和完善機制,以保證和提高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的培養質量。到2005年,北大擁有18.5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截至2007年11月,北大獲國家級精品課程累計達到46門,位居全國高校首位;“十五”期間,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與兄弟院校合作1項)、一等獎11項。
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原則,建立了總量控制、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聘用、分級流動、崗位管理的教師聘任和職務晉升制度,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和綜合素質,增強教師隊伍的競爭力,并狠抓師德建設,以適應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要求。經過“十五”建設,北京大學教師隊伍的基本狀況明顯改善,有博士學位的人數已超過60%,教授平均年齡下降到50歲。截至2007年12月,北京大學擁有兩院院士6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28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99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9人。另外,25名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著名學者被評為文科資深教授。
以學科建設為核心,強化學科管理和機構調整。2000年4月,北京大學和北京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北京大學,學校整體實力得到加強。此后,學校進行了較大幅度的院系結構調整。到2007年,北京大學共有5個學部,41個院系,81個重點學科。2002年至2004年,教育部對全國除軍事學外的全部80個一級學科進行評估,北京大學參評的33個學科中,有11個學科名列全國第一,另有3個學科名列全國高校第一,其中數學、化學、歷史學及外國語言文學4個學科獲得5項指標全部滿分的好成績。
“十五”期間,北京大學獲得1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等獎空缺三屆),8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人文社會科學方面,在每兩年一次的“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和每三年一次的“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評選中,北京大學獲獎等次和獲獎總數均位居榜首。2004年北京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中,北大獲獎總數達34項。其中特等獎2項,占特等獎總數的50%;一等獎10項,占一等獎總數的28.57%;二等獎22項。“十五”期間,全校38篇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
通過“十五”“211工程”建設,北大建成了14C加速器質譜儀、時間飛行質譜儀、環境掃描電鏡等高水平的大型公共測試儀器技術平臺,這些設備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為北大以及全國相關科研人員開展世界水平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校園信息網絡主干網完成更新改造,校園網的建設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圖書館初步實現由傳統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的轉型,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學術型、開放式、數字化的大學圖書館系統。餐飲中心、新的學生宿舍樓等建筑相繼建成投入使用,靜園地熱井成功開鑿,后勤服務設施大大改善。學校的產業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產學研一體化向更高層次發展。在高校服務社會、服務經濟建設的職能發揮上,進一步加大與國內各省市、部門的合作,已經與國內數省區、市和銀行簽訂全面合作協議。國際合作蓬勃開展,與世界一流名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交流和合作。世紀之初的短短幾年間,許多重要的外國元首和數十位諾貝爾獎得主訪問北大并發表演講,每年到訪北大的外賓超過20000人次。北大每年出訪交流的教員和學生超過5000人次。
北大黨建及思想政治工作與時俱進,在堅持辦學的社會主義方向的基礎上,采取形式多樣的工作方式,不斷提高廣大黨員的黨性修養,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保證黨對學校的正確領導。北大校園文化豐富多彩,兩百多個學生社團活躍在校園里,百周年紀念講堂的各種演出和文化活動精彩紛呈,一年一度的全校運動會、一二九歌詠比賽、北大十佳歌手大賽、北大十佳教師評選等已經成為校園內的傳統活動。
自1898年京師大學堂成立到2008年,北京大學走過了110年的歷程。回溯既往,作為中國的最高學府,北京大學聚集了各個歷史時期眾多的著名學者專家、學術大師,涌現出大批革命家、思想家、理論家、科學家和教育家,培養了一代代優秀人才,創造了一批批重大的科學成果,深刻地影響了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思想理論、文化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進程。一個水平更高、實力更強、更加富有生機活力的北京大學必將在二十一世紀躋身世界一流大學之林,必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建設富足美好民主昌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為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