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震,男,中共黨員,1955年12月出生,河南省淮濱縣人。1979年畢業于長春地質學院, 1982-1987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地球物理博士學位,1987-1991年在美國內華達大學新構造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后回國就職于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201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973項目“活動地塊邊界帶動力過程與強震預測”的首席科學家,地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地震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張培震研究員長期從事地震地質和新生代構造地質研究,在中國大陸現今構造變形、青藏高原生長與動力學、活動斷裂習性與強震復發規律、新構造與氣候變化、利用GPS技術研究構造變形與地震活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在國際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他先后發表學術論文122篇,其中SCI收錄51篇,被SCI他引2219次,被CSCD他引1174次。2001年以第一作者發表在Nature的Article文章被列為該期的“亮點”論文;在ESI公布的2001-2011十年間國際地球科學領域被引用最多的前3096篇論文中,他有6篇入選。
張培震研究員先后在1992、2003和2006年三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8年獲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同年入選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2003年被評為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2005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2006年獲第九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2007年當選中共十七大代表,同年獲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項目先進個人獎,2010年獲得“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突出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