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EN
方精云
中國科學院院士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方精云,男,1959年7月生,漢族,安徽懷寧縣人。1982年畢業于安徽農學院林學系,同年考入北京林學院教育部政府派遣出國研究生;1983年赴日本留學,分別于1986年3月和1989年3月獲日本信州大學和大阪市立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1989年-96年在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工作,先后任助研、副研、研究員和中科院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其間,于1992-1993年任日本學術振興會博士后研究人員,1996年度在加拿大McGill大學生物系做訪問學者。1997年5月起在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工作。其間,先后在美國Missouri大學 (2001)、日本筑波大學(2002)、美國北卡大學-Chapel Hill(2004)和賓州大學(U Penn,2007)、以及德國柏林自由大學(Freie Universit?t Berlin, 2007)等地短期工作或交流。方精云2005年當選為中科院生物學部院士,現為北京大學生態學系教授、長江學者。方精云主要從事全球變化生態學、植被生態學以及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研究,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210余篇(SCI刊物70余篇),其中"Science"2篇,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 2篇。他建立了我國陸地植被和土壤碳儲量的研究方法,系統研究了我國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儲量及其變化,較早地開展了碳循環主要過程的野外觀測,構建了中國第一個國家尺度的陸地碳循環模式,為我國陸地碳循環的研究奠定了基礎;系統研究了我國大尺度的植被動態及時空變化,揭示了我國植被生產力的變化趨勢、空間分異及其對氣候變化響應的規律;系統開展了我國植被分布與氣候關系的定量研究,提出了基于植被氣候關系的我國植被帶劃分的原則和依據,首次采用統一的調查方法,較系統地研究了我國山地植物多樣性的分布規律。他還較為系統地研究了我國一種重要的木本植物屬-水青岡屬(Fagus L.)植物的生物學及生態學特性,較深入地研究了長江中游濕地50年來的生境變遷及其生態后果。

方精云重視野外調查工作。20多年來,對中國和日本的主要植被類型都曾做過實地考察或定點觀測,研究地點涉及我國西藏、青海、新疆、黑龍江、海南等25個省區和日本的一些地區。1995年參加我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對加拿大高緯度地區的生物、凍土、冰雪和大氣進行過研究。方精云于1994年獲首屆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1996年人選國家勞動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2001年獲寶鋼教育獎,2003年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00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均為第一完成人),2006年獲教育部-李嘉誠基金會“長江學者成就獎”,2007年獲“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生命科學)。

方精云在國內外多個學術機構中任職,現任中國生態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市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球陸地碳觀測(TCO)工作組成員、國際學術刊物“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Ecosystems”、“Global Environment Change”、“Ecological Research”、“Research Letters in Ecology”編委會成員、日本“Tropics”科學指導委員會成員,是國內多個學報的副主編或編委,并為“Science”、“Nature”等20多個國際重要刊物的審稿人。

汝阳县| 胶南市| 甘泉县| 靖宇县| 东明县| 荔波县| 彰化市| 昭通市| 罗田县| 乌拉特后旗| 安宁市| 平武县| 惠东县| 赤壁市| 阿鲁科尔沁旗| 金华市| 宁津县| 延津县| 吐鲁番市| 苗栗市| 安仁县| 钟山县| 鲁山县| 弋阳县| 汝城县| 肃宁县| 岫岩| 淮阳县| 姜堰市| 壤塘县| 凤凰县| 葫芦岛市| 扎赉特旗| 新巴尔虎右旗| 海兴县| 江西省| 萨迦县| 上饶市| 筠连县| 出国| 河东区|